九日琉璃厂登高同刘若千作
冬官抟埴岁有程,千夫许许雷发声。
蓬莱宫中陶万瓦,岁久土积山峥嵘。
登山一笑此何有,却与今年作重九。
天边斜日映孤云,望里西风带衰柳。
忆昔慈仁飞阁中,四虚突兀撑青空。
昨岁蛮江骤风雨,云幕周遮艳歌舞。
岂知万里从天涯,帝城复采黄金花。
悠悠感事默惆怅,茫茫望古空咨嗟。
君不见宋公戏马台,英雄格斗馀蒿莱。
又不见杜老云安宴,词客哀时泪如霰。
我曹幸际太平日,瀚海烽销新罢战。
佳节犹堪继觞咏,书郎莫漫忧贫贱。
河冰昨夜冻桑乾,积雪隐见浮云端。
苍茫临眺日欲落,激激衣上风吹寒。
日饮无何爱犀首,且归与子同杯酒。
蓬莱宫中陶万瓦,岁久土积山峥嵘。
登山一笑此何有,却与今年作重九。
天边斜日映孤云,望里西风带衰柳。
忆昔慈仁飞阁中,四虚突兀撑青空。
昨岁蛮江骤风雨,云幕周遮艳歌舞。
岂知万里从天涯,帝城复采黄金花。
悠悠感事默惆怅,茫茫望古空咨嗟。
君不见宋公戏马台,英雄格斗馀蒿莱。
又不见杜老云安宴,词客哀时泪如霰。
我曹幸际太平日,瀚海烽销新罢战。
佳节犹堪继觞咏,书郎莫漫忧贫贱。
河冰昨夜冻桑乾,积雪隐见浮云端。
苍茫临眺日欲落,激激衣上风吹寒。
日饮无何爱犀首,且归与子同杯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时的所见所感,通过今昔对比和景物描写,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太平生活的珍惜。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描写琉璃厂制瓦场景:用"千夫许许雷发声"这样生动的比喻,让人仿佛听到工匠们制瓦时热火朝天的劳动声响。"蓬莱宫中陶万瓦"暗示这些瓦片最终会用在皇宫建筑上。
2. 中间转入重阳登高:通过"天边斜日映孤云"、"西风带衰柳"等意象,营造出萧瑟的秋日氛围。作者回忆往昔在慈仁寺登高时的壮阔景象,对比现在"云幕周遮艳歌舞"的浮华场景,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慨。
3. 最后抒发人生感悟:借用宋武帝戏马台和杜甫云安宴的典故,说明英雄豪杰、文人雅士最终都会成为历史。但作者庆幸自己生在太平年代,"瀚海烽销新罢战"暗示边疆战事平息。结尾"且归与子同杯酒"表达了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艺术特色:
- 善用对比手法:将制瓦的热闹与登高的寂寥对比,将往昔的壮阔与今日的浮华对比
- 意象鲜明:"斜日"、"孤云"、"衰柳"等意象共同构成萧瑟的秋日画卷
- 用典自然:历史典故的运用不着痕迹,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既展现了重阳登高的传统习俗,又通过今昔对比引发对人生的思考,最后落脚到对太平生活的珍视,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