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丞相吕汲公坟刹二首 其一

元祐推谐弼,乾坤岂小康。曹参尚清净,萧傅性刚方。

报国无遗恨,兴邦举旧章。累年公议白,名与日星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纪念北宋名相吕公著(吕汲公)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说吕公著在元祐年间(宋哲宗时期)是位出色的辅政大臣,他的治国理念不是追求表面繁荣("小康"),而是真正心系天下("乾坤")。就像古代名相曹参主张无为而治、萧望之性格刚直一样,吕公著兼具这两种优秀品质。

中间四句讲他的政绩:处理国事毫无私心,恢复国家纲纪,坚持推行传统治国良策。虽然当时可能有人不理解他,但时间证明了他的正确——就像太阳和星辰的光芒一样,他的名声经得起历史考验。

全诗用简单对比(曹参和萧望之)和自然比喻(日月光辉),把一个严肃政治家形象写得既庄重又亲切。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真正的功绩不需要立即被认可,时间终会给出公正评价。这种对"历史会记住好人"的信念,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苏籀

(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