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夜斋中不寐遥想郊丘盛礼二首

两扶天御陟圆丘,璧月珠星拂采旒。
谁识从官兴感夜,卧听寒柝宿扬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夜晚,作者在斋房中无法入睡,遥想京城郊外举行盛大祭天仪式的场景。

第一句"两扶天御陟圆丘"写皇帝在侍从搀扶下登上圆形祭坛。"天御"指皇帝,"圆丘"是古代祭天的圆形高台。第二句"璧月珠星拂采旒"用珠宝比喻月光和星光,照亮了皇帝冠冕上的玉串,展现祭礼的庄严华美。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作者作为随行官员的孤独感受。"谁识从官兴感夜"说没人理解他今夜的心情,"卧听寒柝宿扬州"写他独自躺着听更鼓声,在扬州过夜的寂寞。"寒柝"指打更的梆子声,衬托出冬夜的寒冷与孤寂。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前半写京城祭礼的隆重热闹,后半写地方官员的冷清孤寂,突出了作者远离权力中心的失落感。用"璧月珠星"的华丽意象与"寒柝"的凄凉声响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感受到盛大典礼背后个人的孤独心境。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