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西湖乘船时,去拜谒岳飞庙和墓地的感受。
开头两句写一进庙堂就感到肃然起敬,岳飞将军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古今同在。"升堂便肃钦"用现代话说就是一进门就不由自主地严肃恭敬起来。
三四句用比喻手法描写岳飞的形象:他的胡须眉毛就像巍峨的山峰一样挺拔,虽然历经岁月侵蚀,墓地只剩下一捧土,但精神永存。"肤理疏残"指的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五六句写景抒情:清冷的月光下,英雄的魂魄似乎还在徘徊;作者望着湖水天色,心中充满怀念。这里用"风月夜"和"水天心"营造出空灵悲凉的氛围。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想起岳飞含冤而死的往事,只能空自悲愤;醉后灯下,忍不住流下眼泪。一个"徒"字道出了无奈,"泪不禁"则直接表达了悲痛之情。
全诗通过肃穆的庙堂环境、英雄的伟岸形象、凄清的夜景描写,层层递进地表达了作者对岳飞的崇敬和对历史悲剧的痛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虽然时代不同,但忠义精神永远值得敬仰,历史教训永远令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