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功山

立石泥功状,天然诡怪形。未尝私祸福,终不费丹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形状奇特的山——泥功山。诗人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抓住了这座山最独特的地方。

前两句"立石泥功状,天然诡怪形"直接描写山的样貌:山石耸立,形状像泥塑的佛像("泥功"指泥塑佛像),完全是自然形成的奇特造型。这里用"诡怪"不是贬义,而是强调山形不同寻常的趣味性。

后两句"未尝私祸福,终不费丹青"是诗人的感悟:这座山从来不会(像人造佛像那样)给人带来福祸,也正因为如此,它根本不需要人类用画笔(丹青)来美化修饰。诗人其实是在说:自然本身就足够美好,不需要人为加工。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生活中常见的泥塑佛像作比喻,让读者能立刻想象出山的奇特形状
2. 通过对比人造佛像和自然山石,表达了对天然之美的赞赏
3. 短短20个字就完成从具体描写到哲理升华的过程,语言极其精炼

诗人表面写山,实则表达了一种生活态度:真实自然的状态最可贵,不需要人为的粉饰或赋予它额外的意义。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启发性。

赵鸿

蔡州(今河南汝南)人。登进士第。懿宗咸通间官太学博士。长于词赋。李频曾赠诗与之。咸通十四年(873)至同谷,访杜甫故迹,并咏诗刻石。事迹见《梨岳诗集》、《集注草堂杜工部诗外集·酬唱附录》。《全唐诗》存诗3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