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答刘御史云卿

学道有通蔽,今人乃其尤。
温柔与敦厚,扫灭不复留。
高蹇当父师,排击剧寇雠。
真是未可必,自私有足羞。
古人相异同,宁复操戈矛。
春风入万物,枯蘖将和柔。
克己未有加,归仁亦何由。
先儒骨已腐,百骂不汝酬。
胡为文字间,刮垢搜瘢疣。
吾道非申韩,哀哉涉其流。
大儒不知道,此论信以不。
我观唐以还,斯文有伊周。
开云揭日月,不独程张俦。
圣途同一归,论功果谁优?
户牖徒自辟(一作开),胶漆本易投。
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韩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批评当时学术风气的一篇作品,核心思想是反对偏激、提倡包容。他用平实的语言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学问不能走极端。

诗中首先指出当下学界的毛病:有些人打着"学道"的旗号,却把古人提倡的温和敦厚品质都抛弃了。他们像对待仇敌一样激烈攻击不同观点,把自己当老师教训别人,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很不可取。元好问打了个生动的比方:春风能让枯枝发芽,但现在的学者却像拿着刀互相砍杀。

接着他批评两种极端:一种是死守古人教条,连先儒骨灰都腐烂了还要争论不休;另一种是在文字里鸡蛋挑骨头,把学术讨论变成互相攻击。他特别强调儒家不是法家那种严酷作风,可惜很多人已经走偏了。

最后他提出正面主张:真正的大学问家应该像唐代的伊尹、周公那样开阔包容。不同学派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没必要争谁高谁低。门窗开大些自然能接纳更多人,就像胶漆容易粘合一样。如果古代大儒韩愈、欧阳修复活,肯定也会赞同这种开放态度。

全诗用生活化的比喻讲学术道理,比如用春风化雨对比学术攻击,用开门窗比喻开放心态。元好问不是空讲大道理,而是针对当时学界"互相骂战"的现实问题,呼吁回归理性讨论。这种反对极端、主张包容的思想,在今天网络时代的学术争论中依然很有启发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