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二首 其十六

安眠露地牛,未脱黄金索。
常在顾盼中,牧童难捉摸(除夜)。

现代解析

这首偈颂用放牛的场景比喻修行者的心境,语言简单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安眠露地牛,未脱黄金索"描绘了一头在野地安睡的牛,看似自由却仍戴着华丽的金色缰绳。这就像修行者虽然表面平静,内心却仍被世俗欲望(黄金索象征富贵诱惑)束缚着。

后两句"常在顾盼中,牧童难捉摸"很有意思:牛虽然看似温顺,但它的眼神飘忽不定,连放牛的小孩都捉摸不透它的心思。这暗指修行者的心念就像这头牛,表面上在打坐参禅,实际上杂念纷飞,连自己(牧童象征本心)都难以控制。

最后标注"除夜"二字点明写作时间,除夕是辞旧迎新的时刻,暗示修行者应当像辞别旧岁一样挣脱束缚,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全诗用放牛这样接地气的画面,生动展现了修行过程中"心似野马难调伏"的普遍困境,让每个普通人都能联想到自己注意力涣散时的状态,明白修心之难。

释妙伦

释妙伦(一二○一~一二六一),号断桥,俗姓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松山人,又号松山子。年十八,依其叔永嘉广慈院宗嗣论禅师出家,即剃发投礼。不满一年行脚,首见谷源道于瑞岩,次年谒灵隐。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初住台州瑞峰祇园禅寺。十年(一二五○),迁瑞岩净土禅寺。后迁天台国清教忠禅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景定二年卒,年六十一。有文宝等编《断桥妙伦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行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