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归 题周铁崖孝廉士綗藕湖泛月图

池塘过雨,林阴催晚,流水数里绉玉。扁舟一叶秋俱远,摇曳柳枝疏影,竹枝新曲。

冰镜无尘留客住,待野鹭闲鸥同宿。看极浦、几点渔灯,伴夜静人独。

曾记垂虹泛棹,红儿低唱,细和参差横竹。紫云前度,碧云今夕,旧梦游仙重续。

望天高露迥,树杪烟鬟洞庭绿。清凉界、醉醒都好,戏采荷珠,归来衣袖馥。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夜泛舟湖上的宁静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

上片写景:雨后池塘,暮色中的树林,波光粼粼的湖面像皱褶的玉石。一叶小舟载着秋意远去,柳影竹影摇曳,传来新谱的竹枝曲。月亮像无尘的明镜,挽留客人,等待与鹭鸟鸥鸟同宿。远处几点渔火,陪伴着独坐的夜归人。

下片转入回忆:想起从前在垂虹桥泛舟,有歌女低声吟唱,伴着悠扬的笛声。如今旧地重游,仿佛续写当年的游仙梦。仰望高远的天空,看洞庭湖畔绿树如烟。在这清凉世界,无论醉醒都惬意,采撷荷叶上的水珠,归来时衣袖还带着荷香。

全词以细腻的笔触,将秋夜湖景与往昔回忆交织,营造出空灵淡远的意境。通过"冰镜"、"渔灯"、"荷珠"等意象,既写出眼前美景,又暗含人生感悟。最后"衣袖馥"的细节,让整首词余韵悠长,令人回味。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