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杂咏 登丘操

驱车兮与马,蹇吾行兮胡为乎在中野?登彼兮崇丘,下茫
茫兮九州,思君子兮不得与驾以游。
山有出云兮木亦有柯,我将归兮忧之如何?登青丘,有怀
而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驾车来到荒野中的高坡上,望着茫茫大地的孤独场景。诗中的"我"站在高处俯瞰九州(代指天下),心中思念着一位无法同游的君子(可能是知己或敬仰的人)。他看到山间飘着云朵、树木伸展枝桠,这些自然景象让他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处境。最后他想着要归去,却不知该如何排解内心的忧愁。

全诗通过三个层次展现心境:
1. 行动描写:驾车来到荒野高处的行为,暗示着主人公在追寻什么
2. 视野描写:从高处俯瞰大地的苍茫,衬托内心的孤独
3. 情感抒发:对君子的思念和归去的犹豫,展现矛盾心理

诗中用简单的自然意象(云、树)来映照心情,云朵自由飘荡却无定所,树木有枝可依却扎根不动,这些都在暗示主人公既向往自由又渴望归宿的矛盾心理。最后"忧之如何"的疑问,把这种无处安放的愁绪推到了顶点。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野外景象,表达了最复杂的人生感慨——关于孤独、关于追寻、关于归宿的永恒命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