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金山长老

老师召对金銮殿,喜动龙颜坐赐茶。
一日潮音起般若,九重春色上袈裟。
高风已入三天竺,妙果重开五色花。
渴想杨枝旧甘露,何时一到病人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被皇帝召见的荣耀场景,以及诗人对高僧佛法修为的敬仰和渴望得到其点拨的心情。

首联"老师召对金銮殿,喜动龙颜坐赐茶"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高僧被皇帝请到皇宫里谈话,皇帝很高兴,还亲自赐茶。这里通过"金銮殿"、"龙颜"等词,既展现了皇家气派,又突出了高僧的尊贵地位。

颔联"一日潮音起般若,九重春色上袈裟"是说高僧讲经说法时,智慧如海潮般涌动,连他穿的袈裟都仿佛染上了皇宫的春色。这里用"潮音"比喻佛法传播的声势,用"春色"象征佛法带来的生机。

颈联"高风已入三天竺,妙果重开五色花"称赞高僧的德行已经达到很高境界(三天竺指佛教圣地),他的修行成果如同绽放的奇异花朵。这里用"五色花"形象地表现了佛法的美妙。

尾联"渴想杨枝旧甘露,何时一到病人家"是诗人表达自己的期盼:就像病人渴望观音菩萨杨枝洒下的甘露一样,诗人也盼望着高僧能来点拨自己。这里的"病人家"是诗人自比,暗示自己需要佛法来治愈心灵的困惑。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意象,既展现了高僧的崇高地位和佛法魅力,又委婉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诗人用"潮音"、"春色"、"五色花"等美好意象,让抽象的佛法变得具体可感,读来既庄重又不失亲切。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