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陆象孙咏玉兰

暂藉辛夷质,仍分薝卜光。
微风催万舞,好雨净千妆。
月向瑶台并,春还锦障藏。
高枝疑汉掌,艳蕊胜唐昌。
神女曾捐佩,宫妃欲施香。
谁为后庭奏,一曲按霓裳。

现代解析

这首《同陆象孙咏玉兰》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把玉兰花写得既高贵又充满灵性。

前四句写玉兰的形与神:说它像辛夷花(木兰的别称)一样清雅,又带着薝卜花(栀子花)的明亮光彩。微风吹过时,花瓣如万千舞者轻盈摇曳;春雨洗净尘埃,让花朵更显纯净。这里用动态的"舞"和"净",把玉兰写得活灵活现。

中间四句用仙境比喻玉兰的美:说它像瑶台(神仙居所)的月光般皎洁,又像被春天藏在锦绣屏风后的珍宝。高耸的枝条仿佛汉代仙人承露的手掌(暗用汉武帝建金铜仙人承露盘的典故),盛开的花朵比唐昌观(唐代著名道观)的仙花更艳丽。这里通过"疑""胜"二字,把现实的花升华到神话境界。

后四句引入人物典故加深意境:说它美得让神女(屈原《九歌》中湘水女神)忍不住摘下玉佩相赠,宫妃想为它熏香。最后突发奇想——谁能像《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乐舞)那样,用音乐完美演绎这花的风姿?用"谁为"的疑问收尾,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全诗像一套"玉兰写真集":从外形到气质,从现实到神话,最后用音乐作比喻,把视觉美转化为听觉美。诗人不仅夸花好看,更通过"神女捐佩""霓裳曲"等文化符号,让玉兰承载了高洁、仙气、雅致等多重象征,读来余韵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