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冬夜里的生活片段,充满了真实的生活气息和细腻的情感。
开头两句直接写寒冷侵袭:大雪的寒气穿透房屋,冻得人皮肤起鸡皮疙瘩,连薄被子都让人害怕。这种描写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中间四句转入诗人的状态:春寒中在竹窗下睡觉,破晓时梦到了故乡。因为身体多病不能痛快喝酒,只能自称是个爱苦吟诗句的人。这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生病不能喝酒),也有对故乡的思念,还有在困境中坚持写诗的执着。
最后两句突然变得温暖:小炉子里烧着新炭,天刚亮就一杯接一杯喝着晨酒。这个画面从之前的寒冷孤寂中跳脱出来,让人感受到生活中小而确定的温暖。诗人用热酒对抗严寒,也像是在用这点温暖对抗生活的艰辛。
全诗就像用镜头记录的vlog:从寒冷难眠的夜晚,到半梦半醒间想家,再到清晨围着火炉自斟自饮。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画面都能让人感同身受,看到古代文人清贫却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困境中依然能找到小确幸的生活智慧。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