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易实甫观察分巡滇南

相逢冰雪痛乌号,晚岁功名感鬓毛。
残夜除书新使节,南天行幰旧征袍。
春归日下人偏去,诗历黔中境益高。
闻道吐蕃窥六诏,安边筹略望韦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的一首送别诗,通过描述与友人易实甫的相遇与分别,表达了对他的勉励和期望。

相逢如冰雪般纯净


诗人与朋友易实甫在寒冷的冬季相遇,用“冰雪”形容他们内心的纯净和友情的真挚。这里“乌号”是一种古代的弓名,形容友人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依然高昂。

晚年的功名让人感慨


诗中的“晚岁功名”指的是朋友进入晚年仍追求功名,这在古时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但这里也流露出一种感慨,说明即便到了晚年,人们的理想和追求也未曾改变。鬓毛斑白则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新任务与旧衣服


“残夜除书新使节”意味着友人即将离开,接受新的任务。“南天行幰旧征袍”则象征他将穿着旧的征袍,踏上新的征程。这反映了友人即将离开旧地前往云南南部地区执行新的使命。

春天和南境的美好


诗句“春归日下人偏去,诗历黔中境益高”表达了春天快要来到,友人却要离开。“黔中”指的是贵州,这里形容友人将要奔赴的地区是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境益高”是说朋友即将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环境,暗示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

对边防的担忧与期望


最后,“闻道吐蕃窥六诏,安边筹略望韦皋”表达了诗人对边防的担忧,并寄希望于友人能像唐朝名将韦皋一样,为国家的边防做出贡献。韦皋是唐朝时期的名将,他在西南边疆立下了不少功劳。

总结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易实甫的送别,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边疆局势的担忧。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