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德诗为郭伯瑆赋
朋友死无归,殡之谅非艰。
能于贤者施,大胜独与鳏。
贤者亦有子,兵乱不得还。
乱定子方至,临穴出涕潸。
报德斯以德,不在父字间。
文字苟不泯,世教诚相关。
道山郁嵯峨,苕水流潺湲。
相去数千里,可望不可攀。
一朝函骨返,无复莱衣班。
子固有戚容,人亦皆欢颜。
民胞物与意,砭订愚以顽。
呜呼子深氏,义重踰丘山。
能于贤者施,大胜独与鳏。
贤者亦有子,兵乱不得还。
乱定子方至,临穴出涕潸。
报德斯以德,不在父字间。
文字苟不泯,世教诚相关。
道山郁嵯峨,苕水流潺湲。
相去数千里,可望不可攀。
一朝函骨返,无复莱衣班。
子固有戚容,人亦皆欢颜。
民胞物与意,砭订愚以顽。
呜呼子深氏,义重踰丘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感人的报恩故事,核心是"以德报德"的传统美德。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三层动人情节:
1. 郭伯瑆(字子深)在朋友死后主动操办殡葬,像对待亲人一样照顾亡友之子。诗中"朋友死无归,殡之谅非艰"两句,用现代话说就是:朋友客死异乡无人料理后事,他二话不说就帮忙安葬。
2. 战乱中亡友的儿子流落在外,等乱世平定回来时,看到父亲坟墓当场落泪("临穴出涕潸")。郭伯瑆的善举不仅安葬了亡友,更守护了这对父子的情感联结。
3. 最打动的细节是"子固有戚容,人亦皆欢颜":虽然儿子穿着丧服悲伤,但周围人都为这知恩图报的故事感到欣慰。就像现在看到好人好事,大家都会心头一暖。
诗人通过"砭订愚以顽"(用善行医治世道)的比喻,把个人善举升华成教化社会的力量。最后用"义重踰丘山"的比喻,像说"这份情义比山还重",给故事画上震撼的句号。
全诗的魅力在于:
- 用殡葬、战乱、重逢这些具体事件,让抽象的道德变得可感
- 通过"丧子哭坟"与"众人欣慰"的对比画面引发共鸣
- 把个人故事提升到"民胞物与"(关爱他人)的社会价值
就像现在媒体报道凡人善举一样,用真实故事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