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夜里的萤火虫,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典故,传递出读书人追求功名的感慨。
前两句"青山凉夜雨,坐见湿萤飞"就像电影开场:雨后的青山透着凉意,诗人静坐时看见被雨水打湿的萤火虫仍在飞舞。这里用"湿萤"这个细节,既点明刚下过雨,又暗示萤火虫飞行不易。
中间四句是特写镜头:萤火虫的光亮挨着书房窗帘(书幌),映照着客居他乡的衣衫(客衣)。"处囊惊火灼"用了个典故:古人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读书,这里形容萤光像火一样明亮;"照牍恨光微"却说照着文书时又嫌光亮不够,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
最后两句"车胤功成后,秋风得意归"用了晋代车胤囊萤读书的著名故事。诗人想象车胤功成名就后,在秋风中衣锦还乡的场景。这里的"秋风"既呼应开头的"凉夜",又暗含功成名就的得意。
全诗妙在把普通的萤火虫和读书人的命运联系起来:萤火虫在雨夜坚持发光,就像寒窗苦读的学子;微弱的光芒既能照亮书本,又显得力不从心;最终通过车胤的故事,寄托了对功成名就的向往。这种借小景物抒大情怀的手法,让平凡的萤火虫也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