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送别的场景,情感真挚而深沉。
开篇用“长河坚冰”“北风凉”营造出寒冷萧瑟的氛围,暗示离别的不舍与艰难。诗人无法出门远送,只能在河梁(桥)边与友人(唐寅)道别,握手间只有寥寥数语,连一杯送行酒都来不及喝,显得匆忙而克制。
“前辕有征夫”点出友人即将远行,两人虽同行一段路,却终将走向不同的方向。诗人感慨人生无常,就像日月交替一样无法预料,暗含对命运漂泊的无奈。
“毛裘忽中卷”一句很生动,友人突然裹紧衣袍,仿佛要随风飞去,暗示他离去的决然。最后两句是宽慰之词:南北各自转身,踏上旅途就不要犹豫徘徊,既是劝友人,也是劝自己放下离愁。
全诗语言简练,没有华丽辞藻,却通过环境、动作和心理的细腻刻画,传递出深厚的情谊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在寒冷中依然温暖、在离别中依然洒脱的君子之交。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