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邵予可弹琴二首 其二

漫说朱弦大古清,政无矇瞽在周庭。
高山流水本无事,安用区区里耳听。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关于音乐和知音的故事,核心思想是:真正高雅的艺术不需要刻意迎合大众,懂的人自然懂。

前两句"漫说朱弦大古清,政无矇瞽在周庭"意思是:别说这琴声多么古朴清雅,可惜朝廷里没有像古代乐师师旷那样的知音(师旷是春秋时著名盲人乐师,这里用"矇瞽"代指)。诗人表面说琴声,实际是说自己怀才不遇。

后两句"高山流水本无事,安用区区里耳听"用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典故:真正的知音就像伯牙弹琴时,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高山""流水"的意境。诗人说,高妙的琴曲本来就是超脱世俗的,何必非要让普通百姓听懂呢?这里"里耳"指市井百姓的耳朵,暗指自己的艺术追求不需要俗人认可。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高山流水"的经典故事,把音乐和友情升华到精神共鸣的高度
2. 通过对比"朝廷无真知音"和"不求俗人理解",展现了文人清高自守的态度
3. 看似写弹琴,实则表达"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生哲学

就像现在有人喜欢小众音乐,不在乎是否流行,只等待真正能共鸣的知音。诗人这种"艺术不为取悦他人"的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发思考。

陈东

陈东(1086~1127年),字少阳,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出生于一个“自五世以来,以儒嗣其业”的家庭。陈东很早就有声名,洒脱不拘,不肯居于人下,不忧惧自己的贫寒低贱。蔡京、王黼当时用事专权,人们不敢指责,只有陈东无所隐讳忌讳。他参加宴会集会,在座的客人害怕连累自己,都避开他。后来以贡士进入太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