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湖上夜景。
月光洒在宽阔的河面上,营造出空灵的氛围。一只孤独的水鸟停靠在浅滩边,增添了画面的孤寂感。诗人虽然看不见船上的人,却能听到他们的谈话声,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写法特别巧妙。
整首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对比,创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月光、大川、孤鸿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而隐约的人声又为这个安静的画面注入了生命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既宁静又带着人间烟火气的独特意境。
诗人用最简洁的语言捕捉了一个转瞬即逝的瞬间,让读者在想象中完成画面的剩余部分,这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