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十年的读书人,在春天夜晚的寺庙里抒发孤独与失意的情怀。
开头两句说:我带着书本和宝剑在外漂泊十年,既没当上官获得富贵,也没修成仙得道长生("两尽差"指两方面都落空了)。这里用"书剑"象征文人的理想抱负,"天涯"强调漂泊的遥远。
三四句更具体:为了当个小官反而被拖累(可能是官场失意),依附别人跑到万里之外,至今还是没有自己的家。"误我""依人"这些词透着深深的懊悔和无奈。
五六句写寺庙环境:月光透过帘子照进来,听着和尚念经的声音;弹几首简单的琴曲,哀叹着凋落的花朵。这里"清梵"是佛经,"疏琴"说明琴艺不精,但正是这种简单随意的弹奏,反而更显寂寞。
最后两句点明场景:春天的小院夜里很冷,只有佛龛前的一盏灯陪着我这个借宿的读书人。"半龛镫火"这个细节特别生动,既写实又象征——灯火微弱就像诗人的希望,僧伽(和尚)的存在更反衬出诗人的孤独。
全诗妙在把失意文人的心境和寺庙的清净环境融合在一起:月光、琴声、落花、灯火这些意象都很美,但组合起来却透着冷清;表面写寺庙春夜,实际写半生蹉跎。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认命却不甘"的矛盾感——明知追求富贵神仙都失败了,但在清幽的佛门圣地,依然忍不住用琴声诉说着对落花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