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歌
有一美人兮山之幽,构云阿兮建霞斿。
结兰篁兮桂橑,集荃纫兮撷荷裘。
壑岝峉兮嵣嶱,路逶逦兮阻修。
回素湍兮百折,激清籁兮灵湫。
纷异卉兮冬荣,枯木郁兮枝相樛流。
云屯兮飞盖,漱浏泉兮琳璆。
飘风赴兮层曲,薜荔曳兮堂之坳。
鸟在户兮嘤嘤,鹿鸣除兮呦呦。
嘷虎豹兮昼夜,群鹿豕兮遨游。
捐余佩兮河干,緤余马兮椒丘。
怀少室兮真隐,慕谷口兮灵修。
嗤簪笏兮徽缠,托泉石兮好仇。
永从之兮不返,与达士兮为俦。
结兰篁兮桂橑,集荃纫兮撷荷裘。
壑岝峉兮嵣嶱,路逶逦兮阻修。
回素湍兮百折,激清籁兮灵湫。
纷异卉兮冬荣,枯木郁兮枝相樛流。
云屯兮飞盖,漱浏泉兮琳璆。
飘风赴兮层曲,薜荔曳兮堂之坳。
鸟在户兮嘤嘤,鹿鸣除兮呦呦。
嘷虎豹兮昼夜,群鹿豕兮遨游。
捐余佩兮河干,緤余马兮椒丘。
怀少室兮真隐,慕谷口兮灵修。
嗤簪笏兮徽缠,托泉石兮好仇。
永从之兮不返,与达士兮为俦。
现代解析
这首《招隐歌》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之美的隐士世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理想中的隐居环境
诗人用大量自然意象搭建了一个仙境般的居所——美人住在云雾缭绕的山间,房子用兰花桂枝搭建,穿着香草编织的衣裳。这里有曲折的山路、叮咚的泉水、冬天也盛开的花草,甚至能听到虎豹的吼叫和鹿群的鸣声。这些描写不是在写实,而是用夸张的浪漫手法,表现诗人心中最完美的隐居之地。
2. 与官场生活的对比
诗中"嗤簪笏兮徽缠"(嘲笑官帽和官印的束缚)直接点明主题:诗人认为做官就像被绳子捆住,而隐居山野才是真正的自由。他把"佩玉"(象征官职)扔在河边,把马拴在山坡,用这些动作表达与官场决裂的决心。
3. 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少室山""谷口"都是古代著名隐士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追慕这些隐士,表达对纯粹精神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永从之兮不返"像是一句誓言,宣告自己宁可永远与清风明月为伴,也不回到名利场中。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极强:像一部山水纪录片,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云雾中的茅屋、听到鹿鸣虎啸。
- 情感真挚热烈:不是故作清高的表演,而是充满对自由的热切渴望。
- 现代启示:虽然我们今天不会真的去深山隐居,但诗中"摆脱束缚、追寻本心"的呼唤,依然能引起当代人的共鸣。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