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曼生种榆仙馆图(甲子)
白云飞断天空青,抽筒叠镜窥窈冥。
上有神仙之福庭,寿星躔次开畦町。
白榆落荚如尧萱,呼龙耕烟种不停。
仙人山馆敞未扃,十行高树围虚亭。
银河珊珊声可听,河边大石排苍屏。
石破漏雨惊秋霆,瑶枝玉叶敲珑玲。
仙人馆中睡不醒,一梦下堕一百龄。
精光在心耿耿灵,有时如珠复如荧。
枌阴古社春风馨,馆中书卷甘石经。
夜半起看天南星,门前历历疏如棂。
上有神仙之福庭,寿星躔次开畦町。
白榆落荚如尧萱,呼龙耕烟种不停。
仙人山馆敞未扃,十行高树围虚亭。
银河珊珊声可听,河边大石排苍屏。
石破漏雨惊秋霆,瑶枝玉叶敲珑玲。
仙人馆中睡不醒,一梦下堕一百龄。
精光在心耿耿灵,有时如珠复如荧。
枌阴古社春风馨,馆中书卷甘石经。
夜半起看天南星,门前历历疏如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的奇幻世界,读起来像一场飘渺的梦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神仙世界的奇幻景象 开篇用"白云飞断""天空青"营造出通透的仙境氛围。诗人用"抽筒叠镜"这样新奇的比喻,形容从特殊角度窥探神秘天界。这里的神仙会指挥龙在云间耕种("呼龙耕烟"),天上种的不是普通植物,而是会发光的神树白榆,银河像首饰碰撞般叮咚作响,连下雨都像宝石碎裂般清脆。
2. 时间与生命的哲思 中间突然转折写"仙人一梦下堕一百龄",暗示天上一天人间百年。最精彩的是"精光在心"四句——把生命比作心中闪烁的星光,有时如珍珠有时似萤火,暗喻生命光芒虽微弱却永恒。这种对生命短暂的叹息,通过仙凡时间差表现得格外动人。
3. 人间仙境的诗意栖居 最后落到人间书斋场景特别巧妙。春风中的老树、夜半观星的学者,把前面所有奇幻想象都收束在"门前历历疏如棂"这个具体画面里——透过窗棂看星星,既是现实场景,又暗合前文的天界银河,虚实交融。
全诗最妙处在于:明明写的是玄妙的天界,却处处透着人间温度。神仙耕种的场景像农家乐,银河声像首饰碰撞,就连"石破天惊"的暴雨都被美化成"瑶枝玉叶"的清脆声响。这种将崇高仙境日常化的写法,让奇幻想象变得可亲可爱。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