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文人写给即将离京的恩师徐公的赠别之作,表达了复杂微妙的感恩与自省。
首联"特简初传出禁林,文章曾结主知深"说徐公当初因文章才华被皇帝破格提拔,深受赏识。这里暗含对恩师知遇之恩的感激。
颔联"敢云得马非初意,莫误飞鸮是好音"用典故自谦:前句借用"塞翁失马"的典故,暗示自己获得功名并非最初追求;后句用《诗经》中猫头鹰(鸮)鸣叫的典故,提醒旁人不要误解徐公离京是坏事。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仕途的清醒认知。
颈联"鱼尾经烧怜短鬣,桐材入爨辨孤琴"用两个比喻:前句说鱼被火烧后只剩短须,暗喻官场历练让人失去锋芒;后句说桐木被当柴烧时才能被发现是制琴良材,暗指徐公的才能终会被发现。
尾联"恩牛怨李翻多事,只要群公识此心"直接抒情:前句用唐代"牛李党争"的典故,表示不愿卷入官场恩怨;后句直白地说只希望众人能理解自己的真心。
全诗通过鱼、琴、马、鸮等生动比喻,把对恩师的感激、对官场的感慨、对自己心迹的表白融为一体,既有读书人的含蓄,又饱含真挚情感。最打动人的是诗人那种"不求众人理解,但求问心无愧"的坦荡胸怀。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