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和九疑山的苍茫秋景,同时借古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切。
前四句写景:秋天的洞庭湖芦苇摇曳,显得辽阔苍茫;九疑山在烟云中连绵起伏。这里提到"重瞳"(舜帝的传说特征),暗指舜帝南巡死于苍梧的典故,如今只剩山水空自含愁。
中间两句由景转情:诗人感叹古代用礼乐教化("干羽"指盾牌和羽毛,象征和平)的方式早已被遗忘,千百年来各族群之间的仇恨不断。这里批评了现实中的战乱纷争。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诗人希望能有舜帝那样的贤君,通过推行仁政("垂衣""琴轸"象征无为而治),像南风化解暑热般解除百姓的苦难。全诗在苍凉的山水画面中,寄托着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