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胡笳十八拍·第十七拍》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意境的诗词。接下来,我将尝试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为您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句“时危始识不世材”,讲述的是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才能认识到那些举世无双的人才。这里的“不世材”可以理解为非常时期出现的杰出人才。
第二句“成王功大心转小”,描述了当一个人的成就达到顶峰时,他的心境反而变得更加谦逊。可以理解为,当一个人站在成功的顶峰,他的心态变得更加平和,不再仅仅追求个人的荣耀和成功。
第三句“豺狼塞路人断绝”,用豺狼比喻敌人,表示路上充满了敌人,道路被阻断,形势十分险恶。这可能是对当时战乱环境的描绘。
第四句“一门骨肉散百草”,骨肉指的是家人,百草可能暗喻离散、失散。这句诗可能描述了因战乱导致的家庭离散,亲人四处流散的悲剧。
第五句“江头宫殿锁千门”,宫殿锁千门可能象征着皇宫或者重要的地方被封闭,可能是出于防备或者因为某些变故。
第六句“不知明月为谁好”,引入了情感的元素,表达了在混乱中,人们无法确定谁才是真正值得支持的对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局势的忧虑和迷茫。
最后一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鸡鸣问寝龙楼晓”,其中的“此屋”可能指的是理想的家园或国家。“鸡鸣问寝”可能表达的是作者对于安宁生活的渴望。“龙楼晓”可能指的是朝廷或者权力的中心开始觉醒,意味着希望的出现。整句可以理解为,作者期盼何时能够看到这个理想的场景,国家恢复安宁,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对于人才、家庭、国家和未来的深深忧虑和期盼。诗中充满了情感的冲突和对未来的期盼,使得这首诗充满了魅力和感染力。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