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六解

万壑千岩一样寒,城中别有玉龙蟠。
旧人秉兴扁舟处,今日诗仙戴笠看。

现代解析

这首《雪中六解》用简单却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冬日雪景和诗人的心境变化,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

1. 壮阔的雪景对比
前两句像电影镜头——先拍"千山万壑都披着相同的雪衣"的大全景,突然聚焦到"城中盘踞着一条白玉般的雪龙"的特写。这里的"玉龙"可能是积雪的城墙或建筑,诗人用神话意象让普通雪景瞬间有了奇幻色彩。

2. 今昔的巧妙呼应
后两句藏着时光穿越:当年王徽之雪夜乘船访友("旧人扁舟"的典故),今天诗人却选择"戴着斗笠静静看雪"。不直接说怀念过去,而是用"诗仙戴笠"这个潇洒形象,暗示自己正在享受当下的雪趣。

3. 藏在平静下的热烈
全诗表面写雪寒景静,实则充满温度。"秉兴""诗仙"这些词暴露了诗人孩子般的兴奋,就像我们突然见到大雪时会忍不住惊呼,但文化人把惊喜藏在了典故和比喻里,需要细细品味。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20多个字就完成了从宏观到微观的镜头切换,又悄悄把典故、现实、情感拧成一股绳,像用雪捏了个会讲故事的雪人。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