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篺(即葑田也浮于水中东西往来)

芳洲隐蘋末,葑埒寄芦中。
上下随春水,东西逐夜风。
浮家还泛宅,断梗复飘蓬。
感物伤羁思,生涯愧海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漂泊无依的水上生活,充满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前四句写景:长满花草的小洲隐藏在浮萍间,用葑草(茭白根)筑成的田埂藏在芦苇丛中。这些水上农田随着春水涨落而上下浮动,夜里又被风吹着东西漂荡。诗人用"隐""寄"等字眼,暗示这种生活是隐蔽而临时的。

中间两句写生活状态:水上人家把房屋建在船上,像断了根的草茎和飘飞的蓬草一样居无定所。这里用"浮家泛宅"的生动比喻,把漂泊感具象化。

最后两句抒情:看到这些飘零的景象,诗人联想到自己漂泊的境遇,不禁伤感。对比海翁(可能指自在的渔夫)的洒脱,更觉自己的生活充满遗憾。全诗通过水上人家的流动生活,隐喻人生漂泊的无奈,在轻盈的文字下藏着沉重的叹息。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