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处境的感慨。
前两句"梦想南山掩霭间,眼明惊见玉峰寒"用对比手法,把想象中的南山云雾和眼前真实的玉峰寒冷作对比,暗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中间四句写人生经历:"风波旧忆横身过"说经历过风浪;"世事今归袖手看"表示现在选择旁观世事;"贩妇庸儿识名姓"写连市井小民都认识自己;"故乡遗族见衣冠"说家乡亲人看到自己的官服。这些都在表达:虽然有了名声地位,但内心并不快乐。
最后两句"临流卜筑平生事,会就辽东管幼安"是全诗重点。作者想在河边建房定居,学习东汉隐士管宁(字幼安)在辽东隐居的生活。这表达了他想远离官场、回归自然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朴实,通过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表达了知识分子在功名与隐逸之间的矛盾心理。最后选择隐居的决定,反映了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思想。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