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祝融宿上封寺诗

祝融尊与岱宗齐,仙境今容佛屋依。
晓揖日轮知海窄,夜扪星轸觉天低。
风高殿悉杉为瓦,云冷僧常绵作衣。
莫剪光天坛下草,时巡要秣六龙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祝融峰、夜宿上封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高山之巅的壮阔与佛寺生活的清幽。

开头两句用对比手法:祝融峰(南岳衡山最高峰)和泰山齐名,本是道教仙境,如今却建起了佛教寺庙,暗示不同文化的交融。三、四句通过早晚两个场景展现山势之高:早晨看日出时,太阳像从海里跳出来一样近;夜晚摸到星辰时,感觉天空触手可及,用夸张手法让人直观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视角。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山寺生活:山风猛烈,大殿用杉树皮当瓦片;云雾湿冷,僧人穿着棉衣御寒。这些细节既体现高山气候特点,又暗含修行者的清苦。最后两句突然转向抒情:别剪光祭坛下的草,皇帝巡游时还要用它们喂马呢!表面说保护草木,实则暗含对朝廷的期待,希望帝王能亲临这处人间仙境。

全诗妙在把高山景色的雄奇(如"海窄""天低"的夸张)和寺庙生活的细节(杉瓦、绵衣)结合,最后用"六龙嘶"的典故轻轻一点,让壮游诗多了层含蓄的政治意味。读完既能想象云海日出的震撼,又能感受到山寺的清冷,还能体会作者暗藏的心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