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小资寻秋灵谷

一杖经行处,云峰尽日间。小桥傍竹坞,欹石乱松关。

月色偏宜水,秋光常在山。黄花新酿熟,相共白衣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王小资在灵谷寻秋的闲适画面,充满自然之美和隐逸之趣。

首联"一杖经行处,云峰尽日间"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游山场景:拄着手杖漫步,整日与云雾缭绕的山峰为伴。这里的"一杖"暗示悠闲的步调,"尽日"则表现出沉浸山水的忘我状态。

中间两联通过四个精巧的镜头展现灵谷秋色:
- "小桥傍竹坞"是近景,竹林边的小桥透着清幽
- "欹石乱松关"是特写,歪斜的岩石与杂乱的松枝构成天然屏障
- "月色偏宜水"转换到夜景,月光在水面荡漾的柔美
- "秋光常在山"点明主题,山间处处都是醉人秋色

这四句就像一组山水画册页,从不同角度捕捉灵谷最动人的景致。诗人特别擅长发现寻常景物中的诗意,比如月光与秋色在他笔下都有了独特的性格。

尾联"黄花新酿熟,相共白衣还"突然转入生活场景:赏秋归来,带着新酿的菊花酒,与穿着素衣的朋友同归。这个结尾巧妙地把自然美景与人间烟火连接起来,菊花酒既是秋日的馈赠,也暗示着隐士的清雅生活。"白衣"典故暗用陶渊明"白衣送酒"的佳话,不着痕迹地表达了超脱世俗的情怀。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物我两忘的闲适感。诗人不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拄杖漫行"、"共饮新酿"这些具体动作,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写景时抓住"小桥"、"欹石"等细节,使画面既开阔又细腻,仿佛能跟着诗句走进那片山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