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溪书屋歌①
绵州城东结书屋,秋晚芙蓉花簇簇。
主人他日一归来,手检牙签三万轴。
花谢花开清梦遥,主人执法立中朝。
门前不植渊明柳,观里曾歌禹锡桃。
主人怀思客赋诗,此是诸郎擢第时。
西曹法吏春秋笔,东阁儒臣雅颂词。
君不见剑阁巉岩去天近,左右峰峦相控引,回首蓉溪云隐隐。
主人他日一归来,手检牙签三万轴。
花谢花开清梦遥,主人执法立中朝。
门前不植渊明柳,观里曾歌禹锡桃。
主人怀思客赋诗,此是诸郎擢第时。
西曹法吏春秋笔,东阁儒臣雅颂词。
君不见剑阁巉岩去天近,左右峰峦相控引,回首蓉溪云隐隐。
现代解析
这首《蓉溪书屋歌》用生动的画面和典故,描绘了一位官员对家乡书屋的思念,展现了他身在朝堂、心系田园的矛盾心境。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书屋与自然的诗意画卷
开篇用"芙蓉花簇簇"勾勒出绵州城东书屋秋日的美景,"牙签三万轴"暗示主人藏书丰富、学识渊博。花开花谢的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
2. 仕途与理想的矛盾
"执法立中朝"说明主人身居要职,但"清梦遥"三字透露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用陶渊明(不种柳)、刘禹锡(玄都观桃花)两位著名隐士诗人的典故,巧妙表达主人虽在朝为官,内心却保持着文人的清高品格。
3. 家国情怀的升华
结尾笔锋一转,以剑阁险峰喻指仕途艰险,"云隐隐"的朦胧景象既呼应开头的蓉溪书屋,又暗含对人生归宿的思考。西曹法吏(司法官员)与东阁儒臣(文官)的对比,展现主人既能秉公执法,又不失文人雅趣的立体形象。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身在庙堂,心在江湖"的文人情怀。通过书屋这一象征,把对知识的追求、对自然的眷恋、对仕途的感慨融为一体,语言清新却意蕴深厚,让读者感受到古代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