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日遇警(1940年)

漠漠秋风日夕吹,人间又见汉官仪。
卅年变乱如无主,去日艰难况在兹。
一带暴兵拦道路,无端避影失须眉。
心非腹议民怀怨,只有官家诈不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1940年10月10日(民国时期的国庆日)民众遭遇军警阻拦的场景,通过秋风萧瑟的意象和直白的语言,传递出乱世中普通人的无奈与愤懑。

前两句用"漠漠秋风"营造压抑氛围,"汉官仪"三字暗含讽刺——表面是国庆庆典,实则徒有形式。三四句直指三十年来的社会动荡(可能指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百姓始终像无主浮萍,而眼前的困境比过去更甚。

中间四句画面感极强:士兵粗暴拦路,百姓连低头躲避都来不及,狼狈到"失须眉"(形容仓皇)。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老百姓心里骂翻了天,当官的却假装看不见。这种"你演你的庆典,我受我的苦难"的荒诞对比,把官僚系统的虚伪和民众的怨气刻画得入木三分。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像用白描手法拍的纪录片镜头:秋风、拦路的兵、惊慌的百姓、装聋作哑的官员。这种真实感让读者瞬间穿越回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感受到小人物的憋屈。最妙的是结尾,明明写的是"双十节",标题却叫"遇警",直接把庆典变闹剧的荒诞感拉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