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招 雨后凉甚,灯下读《兰当词》,漫赋

了无暑。南来几、梅风吹霁虹雨。博山烟一缕。轻度魫窗,萦带芳树。

罗衣楚楚。添半臂、泥金刚彀。玉簟龙鳞似水,仗六曲画屏风,把新寒防护。

分付。兰缸麝炷。蔷薇盥手,重展金黁谱。画兰吴下女,转作词人,隔烟低语。

凉花泫露。问笙鹤、瑶天归否。泪烛红深几许。浑不似、绿桐阴,横琴处。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雨后清凉的夜晚,诗人在灯下读书时细腻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

上片(前八句)写环境: 1. 开篇就说"完全没有暑气",点明雨后凉爽的天气。 2. "梅风吹霁虹雨"用梅雨季节特有的风、彩虹和雨,勾勒出江南特有的夏日景象。 3. 接着描写室内:博山炉飘着一缕烟,轻轻飘过贝壳装饰的窗户,缠绕着外面的花树。 4. "罗衣楚楚"写诗人穿着轻薄的丝绸衣服,还加了件半臂外套,说明虽然夏天,但雨后确实很凉。 5. 最后用龙鳞般光滑的竹席、六折屏风挡风,进一步表现诗人防寒的细节。

下片(后八句)写读书时的感受: 1. 诗人点起兰灯,焚上麝香,用蔷薇水洗手,郑重地打开珍贵的词集,营造出优雅的读书氛围。 2. 读到书中记载的吴地画兰女子,仿佛看到她们化作词人,在烟霭中低声细语。 3. "凉花泫露"写带露的花在凉夜中仿佛在流泪,诗人不禁联想到:这些才女们的灵魂是否已乘着笙鹤回到天上? 4. 结尾用烛泪与梧桐树下弹琴的闲适对比,暗示读书时的感动与平常悠闲时光的不同。

全词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生活细节,展现了文人雅士在雨夜读书时既享受清凉闲适,又为书中内容感动的复杂心境。最打动人的是把读书时的想象写得如此生动,仿佛真的看见古代才女在面前低语,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正是读书的妙处。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