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周伯常落齿
人具脆耎躯,老至必衰矣。
向来少艾时,金石自比儗。
孰知销与泐,成坏乃常理。
何必验他人,亦尝察诸巳。
忆昔为儿童,当门齿先毁。
家人不惊异,嬉戏翻喷水。
忽忽六十馀,仅保此顽体。
齿势终欲落,幸未与公比。
公年视吾少,却以落齿耻。
且云半百初,齿即巳落只。
今岁落到牙,而年顺及耳。
动摇每朝扣,药物更服饵。
作羔怯驼蹄,下饭爱牛乳。
存者费剔肉,尤苦于目眯。
又如涧中石,漱处带泥滓。
有齿且自落,有命当自俟。
勿为引身谋,区区缘数齿。
向来少艾时,金石自比儗。
孰知销与泐,成坏乃常理。
何必验他人,亦尝察诸巳。
忆昔为儿童,当门齿先毁。
家人不惊异,嬉戏翻喷水。
忽忽六十馀,仅保此顽体。
齿势终欲落,幸未与公比。
公年视吾少,却以落齿耻。
且云半百初,齿即巳落只。
今岁落到牙,而年顺及耳。
动摇每朝扣,药物更服饵。
作羔怯驼蹄,下饭爱牛乳。
存者费剔肉,尤苦于目眯。
又如涧中石,漱处带泥滓。
有齿且自落,有命当自俟。
勿为引身谋,区区缘数齿。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幽默自嘲的口吻,讲述了人老掉牙的自然规律,传递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第一部分(开头到"亦尝察诸巳")讲人都会老,年轻时觉得自己像金石一样坚固,其实衰老是自然规律。作者用"金石"和"销与泐"(腐蚀磨损)的对比,生动说明这个道理。
2.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掉牙的趣事:小时候门牙掉了,家人不惊讶还开玩笑;如今年过六十,牙齿松动要掉,但比朋友情况好些。朋友才半百就掉牙觉得丢人,作者用"作羔怯驼蹄"(像小羊怕骆驼蹄)这样有趣的比喻,形容朋友小心翼翼护牙的样子。
3. 最后用"涧中石带泥滓"比喻老牙不中用,提出核心观点:牙齿该掉就掉,生命该怎样就怎样,不必为几颗牙过分操心。这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既通达又带着温暖的人情味。
全诗妙在把衰老这个沉重话题,用生活化的比喻(如儿童掉牙家人喷水嬉戏)、接地气的饮食细节(爱吃牛乳、剔肉费劲)写得轻松有趣。最后升华到人生哲理时,又丝毫不说教,就像一位智慧长者笑着分享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