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舜耕山水送任章南游

世传南亩丹青好,笔底天机不草草。
叠嶂层峦点染间,咫尺芙蓉插晴昊。
白云涨雪落溪中,溪流宛与仙源通。
波光水色互掩映,烟霏雾霭纷濛濛。
鸡不鸣兮犬不吠,山人不识王侯贵。
茅檐旭日上三竿,借问此时曾起未。
一声啼鸟春昼长,门前绿树森成行。
竹篱苔径轮蹄绝,临风坐落松花香。
蒲东任君有高致,此景分明在胸次。
人间山水已熟看,只今又欲浮淮泗。
淮南山水天下奇,我生时时梦见之。
少年失脚红尘里,纵有高怀何所施。
几时得共任君约,西上昆崙东岱岳。
沧溟滟滪遍遨游,半世尘缨须净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超脱世俗的山水隐居图,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八句)是生动的山水画:
诗人用"叠嶂层峦""芙蓉插晴昊"等形象,描绘出山峰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色。溪流中的白云倒影像融化的雪,雾气朦胧中仿佛藏着通往仙境的入口。这些描写不仅展现自然之美,更暗含"这里不是凡间"的暗示。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刻画隐居生活:
这里没有鸡鸣狗吠的喧闹,山民不认识达官贵人。太阳晒屁股了,隐士可能还在睡懒觉。绿树成荫、苔痕满径的小路上没有车马痕迹,只有松花香随风飘来。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与世隔绝、悠闲自得的世外桃源。

第三部分(后十二句)抒发人生感慨:
诗人称赞朋友任君胸有丘壑,看遍人间山水后还要去淮泗游历。提到自己年轻时坠入红尘,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最后发出邀约:何时能一起登昆仑、游岱岳,踏遍五湖四海,洗去半生尘世牵绊?这里"尘缨"比喻世俗束缚,就像脏了的帽带需要清洗。

全诗魅力在于:
1. 画面感极强,读着文字就能在脑中浮现水墨山水
2. 通过"睡懒觉""洗帽带"等生活化比喻,把隐居理想说得亲切有趣
3. 最后从写景自然转向抒情,表达了对自由人生的渴望,容易引起现代人共鸣

本质上,这是首关于"逃离内卷"的诗。诗人用美景反衬尘世烦恼,用朋友出游引出自己的遗憾,最后喊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声。古今相通的是,我们都向往挣脱束缚、活出真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