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圃秋日二首

累榭孤城侧,空陂八月凉。
高云收雨意,淡日作秋光。
叶落风蝉坞,巢空社燕梁。
变衰从此始,何术奈群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园林中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万物衰败的无奈。

前两句写景:亭台楼阁孤独地立在城边,八月的池塘显得空旷凉意十足。这里用"累榭"(重叠的楼阁)和"孤城"形成对比,突出环境的寂寥。

中间四句继续描写秋日景象:雨后的云层变薄了,阳光也变得柔和。树叶飘落时能听到蝉鸣,梁上的燕子窝已经空了。诗人通过"风蝉坞"、"社燕梁"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秋天特有的物候变化。

最后两句抒情:诗人感叹万物开始走向衰败,却找不到办法留住那些美好的事物(群芳)。这里的"变衰"既指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含对人生易老的感慨。

全诗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通过对秋景的细腻观察,表达了人类面对自然规律时的无力感。诗人没有使用夸张的修辞,而是用"收雨意"、"作秋光"这样朴实的表达,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份淡淡的秋愁。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