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王安石(号荆公)的诗集为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王安石诗歌的深刻理解与共鸣。
前两句"杈枒肺腑时时触,悱恻风怀岁岁迁"用树枝触动人心的比喻,形容王安石的诗句像树枝一样时时触动读者的内心。后一句说诗中蕴含的忧郁情感随着岁月流转而不断变化,暗示王安石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和时代性。
后两句"谁识年来姜桂性,又回诗好到临川"用姜桂(指代辛辣刚直的性格)作比,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王安石诗中那种历经岁月而不改的刚直品性。最后一句点明王安石诗歌的艺术魅力又回到了他的故乡临川,既是对其诗歌成就的赞美,也暗含对其人格的敬仰。
全诗通过触觉(杈枒)、味觉(姜桂)等通感手法,将抽象的诗风人格具象化,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王安石诗歌直击人心的力量和历久弥新的价值。诗中"时时触""岁岁迁"等叠词的运用,既强化了情感表达,又形成了优美的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