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燕》用燕子筑巢的场景,描绘了一幅江南暮春的生动画面,同时暗含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前两句"衔得芹泥入画帘,江南门巷柳花天"像电影镜头:燕子叼着湿泥飞进垂着画帘的人家,江南小巷里柳絮纷飞。这里"芹泥"指燕子筑巢用的湿泥,"画帘"暗示这是富贵人家,整个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春日美感。
后两句"分明社燕催春老,错向东风恨杜鹃"转折得巧妙:明明是燕子(社燕)的到来预示着春天将尽,诗人却故意说"错怪"东风和杜鹃(杜鹃啼血常象征哀伤)。这种"甩锅"手法很幽默,其实是在表达:春天要走不是谁的错,但看着燕子筑巢、柳絮飞舞,还是忍不住感到惆怅。
全诗妙在:
1. 用燕子这个"春天使者"串起整个画面
2. "错向东风恨杜鹃"这种俏皮表达让伤春情绪不沉重
3. 短短四句就让人仿佛看到江南小巷的春日景象,听到燕子的呢喃
本质上是在说:春天总是留不住的,但我们可以像诗人一样,用带着笑意的叹息来面对这份美丽与遗憾。
赵汝淳
赵汝淳,字子野,号静斋,昆山(今属江苏)人。太宗八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二二)。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明嘉靖《昆山县志》卷六)。历知清江县(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五),通判临安府(《咸淳临安志》卷五○)。今录诗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