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没问题,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题目是《三闾祠》。三闾祠是纪念古代楚国诗人屈原的祠堂。这首诗以三闾祠为背景,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赞美。接下来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首联描绘了诗人站在三闾祠前,放眼望去,看到辽阔的江山,以及背后的古城和祠堂。诗人用“极目回”形容江山的辽阔和视野的开阔,用“漠漠”形容祠堂的古老和庄重。这两句诗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奠定了整首诗的氛围。
2.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颔联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理解和同情。诗人说,不要认为全世界都没有理解你的人,只是那些平庸的人才会嫉妒你的才华。这两句诗赞美了屈原的才华和品德,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嫉妒。
3.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颈联进一步赞美了屈原的精神。即使被放逐,他也从未忘记国家的仇恨,他的诗歌在岁时节日仍然让楚地的人们感到哀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爱国情怀的崇敬和怀念。
4.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去来。”
尾联诗人以湘兰沅芷为背景,想象屈原的灵魂自由地来去。湘兰沅芷是屈原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进一步赞美了屈原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三闾祠的描绘和对屈原的赞美,表达了对古代诗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的赞美。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