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友泰清寺看牡丹

閒来挈伴到花宫,梵宇名花迥不同。
富贵已知空色相,华严何事现神通。
人间绮语归平淡,天上霓裳笑软红。
我欲拈毫赋归去,小窗明月上帘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同游泰清寺赏牡丹的情景,通过牡丹的富贵形象探讨了人生哲理,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1. 开篇点题:诗人闲暇时与朋友来到寺庙赏花,发现这里的牡丹与众不同。"花宫"指寺庙,"梵宇"也是寺庙的别称,暗示牡丹生长在清净的佛门之地。

2. 哲理思考:诗人看到富贵的牡丹,想到佛教"色即是空"的道理。牡丹虽然艳丽,但终究是虚幻的。这里用牡丹比喻人世间的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

3. 对比手法:用"人间绮语"与"天上霓裳"对比,说人间的华丽辞藻不如天上的仙乐美妙。"软红"指尘世的繁华,诗人认为这些都不值得追求。

4. 结尾抒情:诗人想写首诗就回家,这时月光照在窗帘上,营造出宁静淡雅的意境。表现了他看破红尘、向往清净生活的心境。

全诗通过赏牡丹这件事,表达了看淡富贵、追求心灵宁静的人生态度。诗人用牡丹的富贵反衬佛门的清净,最后以明月帘栊的静谧画面作结,给人留下无限遐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