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双峰寺有怀石山禅师 寺旧在双山。宋末,石山移此地

三百年来旧佛宫,依稀犹记石山翁(山,康熙本作“头”。)。
预为法界传灯钵,故入尘寰试色空。
四壁人烟天蚤暮,一湾流水日西东。
镜台菩树今何在,锡杖遥遥觑紫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参观一座有300年历史的古寺时,触景生情想起了曾经住在这里的石山禅师。

前两句说:这座古老的寺庙已经存在三百年了,虽然年代久远,但人们依然记得当年那位石山老和尚。这里用"依稀"二字,既说明记忆模糊,又暗示禅师的精神仍在流传。

中间四句是重点:石山禅师当年为了传播佛法("传灯钵"比喻传承佛法),特意来到凡尘世界体验生活("试色空"指参悟物质与虚无的关系)。现在寺庙周围,百姓们早晚生活如常("四壁人烟天蚤暮"),门前溪水日夜流淌("一湾流水日西东"),这些永恒不变的日常景象,反而衬托出禅师的伟大。

最后两句感慨:当年禅师用过的镜台、栽种的菩提树如今都不见了,但他的精神就像他拄过的锡杖一样,永远指向远方的紫峰。这里的"觑"字用得巧妙,仿佛禅师的智慧之眼仍在凝视着远方。

全诗通过古今对比,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刻哲理:物质的东西会消失,但精神可以永存。就像寺庙周围的百姓生活和溪水一样,最平凡的事物往往蕴含着最永恒的真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