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柑(奉旨题昼扇上)

名并黄柑种不同,巧从佛号示玲珑。
菩提證果双林下,优钵拈花一指中。
色映金绳长带露,香开宝掌自生风。
闻思大士应微笑,披拂先教鼻观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把画有佛手柑的扇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佛教意象,展现了佛手柑的独特美感与禅意。

前两句点明佛手柑虽然名字带"柑",但和普通柑橘不同。它外形奇特,像佛祖的手指般精巧,暗含佛教的智慧。三四句用佛教典故——菩提树下悟道、佛祖拈花示众,把佛手柑比作悟道的果实和传法的象征。

五六句具体描写佛手柑的样貌:金黄色的果实沾着露水,仿佛佛掌生风,散发着清香。最后两句展开联想:观音菩萨看到这把扇子也会微笑,因为扇子摇动时,最先让人感受到的就是佛手柑的芬芳,暗喻佛法通过感官直指人心。

全诗巧妙地将植物特征与佛教意境结合,用"佛手"的外形串联起禅宗典故,既赞美了扇面艺术的精妙,又传递出"一花一世界"的禅理。最有趣的是把扇子的实用功能(生风散香)与佛法教化(启迪心灵)自然融合,让人在清凉中感受禅意。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