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叠山遗琴诗为新安吴素江明经赋
运穷江左天源涸,六陵风雨日萧索。
玉雁珠凫飞满天,孤琴破土久无著。
燕中流落转吴中,无人宝此三尺桐。
吴君雅有古琴癖,摩挲拂拭生英风。
抹眵檐前细审视,署名隐见叠山氏。
铭辞十六自成文,东山之桐西山梓。
快哉神物欣收藏,题诗徵事徒茫茫。
清风亮节照白日,何劳秃管重低昂。
不如高置百壶酒,招邀壮士一濡首。
酒酣耳热剑欲鸣,便取遗琴试挥手。
一弹再鼓悲风生,骈驰杂糅神魂惊。
崖山怒涛忽千尺,何人恸哭西台声。
凄凄切切欲愁绝,绝似兰亭水呜咽。
朱鸟归来陵谷变,万里游魂肝胆裂。
浮云柳絮随飞扬,徘徊顾慕哀以长。
仿佛建阳东向日,悯忠寺里夜徬徨。
请君推手勿终曲,座上有人泪盈掬。
烟沈月落冬青寒,杜鹃啼断春山绿。
玉带生,竹如意,灵物由来不终閟。
松间石上遇知音,从此长留在天地。
玉雁珠凫飞满天,孤琴破土久无著。
燕中流落转吴中,无人宝此三尺桐。
吴君雅有古琴癖,摩挲拂拭生英风。
抹眵檐前细审视,署名隐见叠山氏。
铭辞十六自成文,东山之桐西山梓。
快哉神物欣收藏,题诗徵事徒茫茫。
清风亮节照白日,何劳秃管重低昂。
不如高置百壶酒,招邀壮士一濡首。
酒酣耳热剑欲鸣,便取遗琴试挥手。
一弹再鼓悲风生,骈驰杂糅神魂惊。
崖山怒涛忽千尺,何人恸哭西台声。
凄凄切切欲愁绝,绝似兰亭水呜咽。
朱鸟归来陵谷变,万里游魂肝胆裂。
浮云柳絮随飞扬,徘徊顾慕哀以长。
仿佛建阳东向日,悯忠寺里夜徬徨。
请君推手勿终曲,座上有人泪盈掬。
烟沈月落冬青寒,杜鹃啼断春山绿。
玉带生,竹如意,灵物由来不终閟。
松间石上遇知音,从此长留在天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的是一把古琴的故事,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和爱国情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琴的来历:诗中说这把琴是南宋忠臣谢叠山的遗物。南宋灭亡时风雨飘摇("六陵风雨日萧索"),这把琴被埋土中多年,后来流落到燕京、吴地,直到被爱琴的吴素江发现珍藏。
2. 琴的象征意义: - 琴身上刻着谢叠山的名字和铭文,代表着忠臣的气节("清风亮节照白日") - 弹奏时会让人联想到南宋灭亡的悲壮场景,如崖山海战、文天祥就义等历史画面("崖山怒涛忽千尺")
3. 弹琴的感染力: - 诗人描述琴声时而悲怆("一弹再鼓悲风生"),时而凄切("凄凄切切欲愁绝") - 听者会被深深打动,有人忍不住落泪("座上有人泪盈掬")
4. 深层寓意: - 通过古琴的故事,表达对忠臣气节的敬仰 - 暗示珍贵的精神财富终会遇到知音("灵物由来不终閟") - 用杜鹃啼血、冬青寒月等意象,寄托对故国的哀思
全诗用生动的音乐描写串联历史记忆,把一件文物写活了。既赞美了吴素江珍重文物的行为,更通过琴声唤起人们对民族气节的崇敬,展现了"器物有灵,精神不朽"的主题。诗中历史典故与音乐意象交融,读来既有画面感,又能引发深沉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