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路花 彊村有听歌之约词以坚之
虫边安枕簟,雁外梦山河。不成双泪落、为闻歌。浮生何益,尽意付消磨。
见说寰中秀,漫睩修蛾。旧家风度无过。
凤城丝管,回首惜铜驼。看花馀老眼、重摩挲。香尘人海,唱彻定风波。
点鬓霜如雨,未比愁多。问天还问嫦娥。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京城听歌时的复杂感受,既有对艺术的沉醉,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上片开头用"虫边安枕簟,雁外梦山河"这样生动的对比,描写自己虽然身处狭小空间(听着虫鸣入睡),心却飞向远方(梦见大雁飞过的山河)。听到歌声时,明明应该开心,却忍不住落泪,因为想到人生短暂,美好时光都在听歌中消磨掉了。"寰中秀"指京城中的歌女,她们画着精致的眉毛,保持着旧时大家闺秀的风范。
下片转到对京城的回忆。"凤城"指京城,"铜驼"是洛阳的典故,暗示繁华易逝。作者说自己老了,但还要用昏花的眼睛再看一次花,再抚摸一次过往。在热闹的人海中,听着《定风波》这样的曲子,感觉两鬓的白发像雨点一样多,但比起心中的愁绪,白发还算少的。最后突发奇想,向天和月亮发问,表达内心的迷茫。
全词最动人的是把听歌这件小事,写出了人生的大感慨。歌声让他快乐,也让他想到时光飞逝;京城的热闹让他怀念,也让他感到物是人非。这种又甜又苦的复杂感受,通过"泪落为闻歌"、"鬓霜未比愁多"等鲜明对比,表现得特别真实。最后问天问月的结尾,让整首词的意境更加深远。
况周颐
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