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寄奉蟾上人
君居武康山,昔年我曾游。
崎岖松径寒,冷落竹房秋。
握手既欢笑,拂榻且相留。
一驻十旬馀,旦夕乐清幽。
因话净名事,涤砚勉操修。
蛮香爇古篆,山茶分越瓯。
看雪同拥炉。乘月共浮舟。
喻心指太虚,视世类浮沤。
明春我归去,湖上隐林丘。
杜门过五载,脾疾日少瘳。
闲宵坐月下,往事来心头。
书之将寄君,路远水悠悠。
崎岖松径寒,冷落竹房秋。
握手既欢笑,拂榻且相留。
一驻十旬馀,旦夕乐清幽。
因话净名事,涤砚勉操修。
蛮香爇古篆,山茶分越瓯。
看雪同拥炉。乘月共浮舟。
喻心指太虚,视世类浮沤。
明春我归去,湖上隐林丘。
杜门过五载,脾疾日少瘳。
闲宵坐月下,往事来心头。
书之将寄君,路远水悠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住在武康山的朋友奉蟾上人的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1. 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
诗人回忆起曾经去武康山拜访奉蟾上人的情景。山路崎岖,松林清冷,竹屋简陋,但两人相见甚欢,一起度过了十几天清净悠闲的日子。他们谈论佛法,品茶写字,看雪赏月,乘船游玩,心灵相通,仿佛超脱了世俗的烦恼。
2. 分别后的思念:
诗人离开武康山后,隐居在湖边,闭门不出五年,身体也逐渐康复。但在宁静的夜晚,月光下,往事涌上心头,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提笔写下这首诗,寄托对朋友的思念。
3. 诗歌的魅力:
* 真挚的情感: 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真挚动人,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人感受到友情的温暖。
* 生动的画面: 诗中描绘了武康山的自然风光和两人相处的场景,画面感强,仿佛身临其境。
* 超脱的境界: 诗人与朋友谈论佛法,心灵相通,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总结:
这首诗是一封充满温情的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歌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心灵的宁静。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