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六兄文之
菰米满江皋,霜雁垂两翼。
雁飞自成行,我独苦岑寂。
君寓郴之南,我来湖以北。
谫陋不自揣,使院理笔墨。
𣤛忽半载余,深悲驹过隙。
剧思风雨夜,对床疑共析。
男儿生世閒,欢聚信难得。
高堂垂白亲,各各违颜色。
晚舟泊沙渚,我心倍恻恻。
安得湘中鲤,尺素达君侧。
雁飞自成行,我独苦岑寂。
君寓郴之南,我来湖以北。
谫陋不自揣,使院理笔墨。
𣤛忽半载余,深悲驹过隙。
剧思风雨夜,对床疑共析。
男儿生世閒,欢聚信难得。
高堂垂白亲,各各违颜色。
晚舟泊沙渚,我心倍恻恻。
安得湘中鲤,尺素达君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弟弟写给远方哥哥的家书,用大雁和菰米起兴,道尽漂泊在外的孤独与思念。
开篇用"江边菰米成熟,秋雁垂着翅膀"的画面,带出深秋的寂寥感。看到大雁都能结伴飞行,自己却形单影只,这种对比特别戳心窝子。兄弟俩一个在湖南郴州,一个在湖北,就像被生生分开的两只雁。
中间部分特别真实动人:弟弟说自己"硬着头皮在衙门里当文书",这个"不自量力"的自嘲,瞬间拉近距离。半年时光像快马闪过,最怀念的是从前雨夜同榻聊天的日子。这里"对床疑共析"写得妙,仿佛现在还能听见当年的谈话声。
最后情感升华:想到家中白发父母,兄弟都不能尽孝,就像晚舟停泊在沙洲般无依。最后突发奇想"要是湘江的鲤鱼能捎信该多好",这种天真的愿望反而更显思念之切。
全诗就像一封深夜写的家信,没有华丽辞藻,只有兄弟间最朴实的牵挂。最打动人心的就是那些生活细节:衙门抄写的辛苦、雨夜聊天的温暖、不能侍奉双亲的愧疚,这些情感现代人依然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