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峨桥化城寺二首

忽从平地上高城,乃是圩塘堤上行。
厚赛柳神销底物,长腰云子阔腰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游览四川峨眉山下的化城寺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前两句“忽从平地上高城,乃是圩塘堤上行”告诉我们,作者起初站在平地上,突然眼前呈现出一片高耸的景象,原来这是堤坝上的景色。

后两句“厚赛柳神销底物,长腰云子阔腰菱”描述了堤坝边的景色。这里的“厚赛柳神”可能是指堤坝非常宽厚,让人联想到柳树的柔软和绵长,“销底物”暗示堤坝的坚固和耐用,仿佛能够抵抗住任何冲击。“长腰云子”和“阔腰菱”则是对堤坝两旁具体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堤坝边种植的作物,云子是一种甘甜的菱角,而“阔腰”形容这些作物生长得非常茂盛,仿佛菱角的茎秆宽阔。

整首诗通过对机智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出堤坝边的自然风光和农田的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诗中没有复杂难懂的词汇,却通过具体的画面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