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凌景南春露轩 其一

忆昔园林春露时,高堂慈母看孤儿。金茎愿得承仙掌,玉屑和来献寿卮。

润入锦棚生竹笋,湿沾斑袖滴花枝。于今怵惕兴悲感,恍若音容一见之。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深切怀念,通过回忆过去与母亲相处的温馨场景,表达出浓浓的思念和悲伤。

前两句写回忆:从前春天园林里露水晶莹的时候,慈祥的母亲在看着年幼的孩子。这里用"春露"象征纯净美好的时光,"高堂慈母"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温暖的母爱。

中间四句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孝心:想用仙人承露盘接住露水(金茎仙掌是汉武帝求仙的典故),把露水和玉屑调成美酒献给母亲;又想象露水滋润竹笋生长、沾湿花枝的样子。这些美好想象其实都是在表达对母亲的孝心和祝福。

最后两句情绪转折:如今只剩下警惕不安的悲凉感受,恍惚间好像又见到了母亲的音容笑貌。"怵惕"这个词特别强烈,表现出失去至亲后那种时刻不安的痛苦,而"恍若一见"的幻觉更凸显出思念之深。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把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春天的露水上——既写出记忆中春日母子的温馨,又用露水易逝的特性暗喻生命的短暂。那些想用露水酿酒孝敬老母亲的幻想越美好,就越反衬出现实中"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