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画作中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并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前两句"画寿诗中境,人修地下文"是说这幅画将诗中的意境永远保存下来,而画作者(杨补之)已经去世。这里用"地下文"婉转表达逝者,同时暗示艺术可以超越生死。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画作内容:"金兰三友合"指松竹梅像结拜兄弟般紧密相依;"泾渭两边分"用河水清浊分明的典故,暗喻画中景物层次分明;"冻壑层攲盖"描绘冬日山沟里层层倾斜的松枝如伞盖;"炎天独欠君"说夏天唯独缺少梅花(因梅花冬季开放)。
最后两句"莫嫌疏影瘦,及与欠清芬"是点睛之笔:不要嫌弃梅枝清瘦,正是这份清瘦才带来了幽香。这里用梅花象征高洁品格,说明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表的繁茂,而在于内在的气质。
全诗通过欣赏画作,既赞美了松竹梅傲霜斗雪的品格,又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更表达了"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的人生哲理。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就像画中的梅枝,看似简单却韵味悠长。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