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弟借书持要不谨护有损为之覆背葺还

昔闻勤读者,三度绝韦编。
读书书已破,书则在肺肝。
摘实咀其华,发挥事业间。
伊惟事精研(原作妍,与下重韵),整束悬牙签。
缥囊手未触,慨是龙泉言。
虎子畜溪鱼,汝懵未凿颛。
胡策追元方,纷纷探简编。
抱书手不龟,面壁缚枯禅。
靴化例随水,竟负一瓻还。
季也怒生瘿,我惭家训颜。
愿季无衔怒,凤楼修则完。
嗟嗟仁义谏,束湿何由痊。
颠倒幸尔存,柿叶风掀掀。
糊老饱九炊,纸捣翼拟蝉。
翻翻事兼两,滑腻好且坚。
手鉴具在兹,秋露无重妍。
旧书百回读,训佩坡老仙。
请季事斯语,慎勿高阁悬。
因怜数匮藏,徒疥小印存。
浮云忽白衣,世事无不然。
眼底不自快,封闭何取焉。
所贵得之心,亦可忘蹄筌。
又怜囿大块,华好竟饱鲜。
一饱膻聚蝇,曷与千古传。
纤云飞四散,皎月标中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弟弟借书不爱护,把书弄坏了,哥哥修好书后写诗劝诫的故事。全诗用大白话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读书态度对比(前12句)
哥哥先用孔子"韦编三绝"(读烂三套书绳)的典故,说真正爱书的人会把书读进心里。但弟弟却像养鱼的老虎(比喻不懂珍惜),只知道死记硬背,把书当摆设,最后还书时书都泡水烂了("靴化随水"指书被水泡坏)。

2. 修书过程(中间12句)
哥哥像修宫殿一样精心修补破书:用柿叶当补丁,把纸捣得像蝉翼般轻薄,还做了防虫处理。他提醒弟弟:书要常读(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别修好就束之高阁。

3. 人生哲理(最后12句)
哥哥延伸出三层道理:
- 藏书不用等于废纸(盖再多藏书章也没用)
- 知识要消化吸收("得之心"比藏书重要)
- 好书不该被虫蛀或当摆设(讽刺有些人把书当装饰)

全诗妙在把修书小事写出了三层境界:
- 表面是"补破书"的生活场景
- 中层是"劝弟弟"的兄长教诲
- 深层是"怎么读书"的人生智慧

用了很多生动比喻:
- 把弟弟比作"养鱼的老虎"(不懂珍惜)
- 破书像"秋露"易逝
- 知识要像"捕鱼工具"(蹄筌)用完就忘

最打动人的是哥哥的用心:既没粗暴责骂,而是亲手修补示范;又把道理说得通透,最后上升到"读书是为明理,不是装门面"的高度,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