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笔免房钱一旬
风摇庭树云拍天,雪花乱抛如剪绵。
举头三日不见日,屋檐已攲街已填。
富儿围炉笑浮颊,坐绕笙歌飞酒船。
儒生屈膝冻欲死,犹呵秃笔书长笺。
诗成吟哦不知了,儿饥索饭厨无烟。
太平君子万民父,身居天上心民边。
重怀长安桂玉费,急飞宸翰蠲屋钱。
门前卖报走如水,家家顶祝神霄仙。
小人犹有负暄见,轻繇薄税今当先。
楚人得弓未为大,愿将此施均八埏(影印《诗渊》册一页七九)。
举头三日不见日,屋檐已攲街已填。
富儿围炉笑浮颊,坐绕笙歌飞酒船。
儒生屈膝冻欲死,犹呵秃笔书长笺。
诗成吟哦不知了,儿饥索饭厨无烟。
太平君子万民父,身居天上心民边。
重怀长安桂玉费,急飞宸翰蠲屋钱。
门前卖报走如水,家家顶祝神霄仙。
小人犹有负暄见,轻繇薄税今当先。
楚人得弓未为大,愿将此施均八埏(影印《诗渊》册一页七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冬中贫富悬殊的社会景象,同时歌颂了统治者体恤百姓的善政。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前八句用对比手法描写贫富差距: - 用"风摇树、雪满天"的夸张描写突出天气严寒 - 富人围着火炉饮酒作乐("笑浮颊""飞酒船") - 穷书生冻得发抖还要写字("屈膝冻欲死"),家里断炊("厨无烟")
2. 中间六句写皇帝仁政: - 把皇帝比作"万民父",说他虽然住在皇宫却心系百姓 - 听说长安物价高("桂玉费"指生活费用昂贵),立即下诏免除房租("蠲屋钱") - 百姓欢天喜地,像敬拜神仙一样感激
3. 最后四句表达百姓愿望: - 穷人说虽然得到免租恩惠("负暄"比喻小恩惠) - 但更希望减轻赋税("轻繇薄税") - 用"楚人得弓"的典故,希望善政能推广全国("均八埏"指天下各地)
诗歌亮点: - 像电影镜头般切换贫富场景,画面感极强 - 用"剪绵"比喻雪花,既形象又暗示寒冷 - 结尾的诉求很实在,体现百姓真实心声 - 在歌颂德政时也不忘反映民间疾苦,很有深度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古代社会的不平等,也记录了难得的惠民政策,既有批判性又充满温情。
李若水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